三明樓市;新房量價齊下,二手房還能撐多久?專家:人口少且分散
每一個房子都是一個家
每一個家都是一處風景
說到三明,估計很多人不知道,但說到沙縣全國人都知道。沒錯,沙縣就是三明市的一個縣,靠著沙縣小吃,紅遍大江南北。三明比較出名的還有大田縣,明溪縣。
三明位于福建的西部,下面連著龍巖,上面是南平,右邊就是福州與泉州。轄區內有12個區縣,這個是很關鍵的因素,因為它只有259萬的常住人口,這是影響著三明房價走向的關鍵指標。

根據安居客資料;12月份三明新房均價是,7425元/平,二手房均價是,10217元/平。
具體各區縣如下:
(新房)梅列區,9361元;三元區,9147元/平;永安市,6706元/平;沙縣,6429元/平;尤溪縣,6200元/平;明溪縣,7039元;清流縣,7422元/平;泰寧縣,6580元/平;將樂縣,7418元/平;大田縣,6957元/平;建寧縣,7178元/平。
(二手)梅列區,14297元;三元區,10155元/平;永安市,8617元/平;沙縣,7452元/平;尤溪縣,10103元/平;明溪縣,5900元;清流縣,無資料;泰寧縣,無資料;將樂縣,9787元/平;大田縣,8239元/平,建寧縣,無資料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三明的新房價格,已經緩緩下跌一年,最近的兩個月才有所回升。二手房相對堅挺一些,但也只是維持橫盤震蕩,根本沒有上升的趨勢。

為什么呈現這樣的局面,看看人口與經濟就有答案。
三明市的常住人口只有259萬,前面的樓市多次說過,低于三百萬人口的城市,幾乎沒有樓市可言。就強如珠海,???,房價也只是兩萬與一萬五,但它們兩個不一樣,一個是經濟特區,有澳門客撐腰,一個是省會城市,有北方客支撐。反過來看看三明,同樣是兩百多萬的人口,有誰來支持樓市呢?
其二,人口過于分散。259萬的人口分布在12個區縣,結果是,沒有一個縣城的人口超過50萬。最多人口是尤溪縣,36萬,其次是永安市,35萬,其余的區縣都是十幾萬的人口。我們經常拿深圳比如,深圳一個大村的人口都有十幾萬,而一個縣城十幾萬人口,真的很難想象,那是什么樣子的城區?

經濟方面,三明市的全年生產總值,2601億元,人均收入剛好邁過10萬。這個在福建是中等水平,當然在全國比較,是個不錯的水平。但與二手房高達一萬的房價比,還是很難匹配的。
三明的高房價,是本地居民先提出來的,不是炒房客,不是外地人提的。
前面就有市民寫信到市民中心,還真有回復。
回復大概內容是:房住不炒是本市的政策,針對本地居民的二套以上,外地居民的首套房,采取三年內不能轉讓的政策,包括企事業單位,社會組織等法人的房產,三年內均不能買賣。(詳細的限購條件,感興趣的購房者去官網了解)

其實,三明樓市不用調控,市場已經給出答案。拐點就是新房量價上,新樓盤的數量很少,房企們都不敢再踴躍拿地開發,這個也是根據市場需求慢慢調整的,如果三明的需求很旺盛,新樓盤會不斷大量出新。這個與拿地價沒有多大關系,為什么這樣說?因為高進高賣。
其次是房價,新房價格已經跌了一年,雖然是緩跌,但是相對目前還算火熱的樓市來說,這個已經是很大的反差。不升就是降,對于炒房客而言,不升,或升得慢,都是投資虧損。因為我們拿高利息去供房啊。
新房就是量價齊下,那么,它的二手房還能撐多久呢?馬太效應的原理,二手房必然會跟隨新房價格腳步,一路下坡,至于坡有多陡峭?幾時下坡?說不好,但是遲早的事情。

最后,沙縣的小吃很好吃,但是房價不香啊。沙縣的房價環比下降5%,是三明市下滑比較嚴重的縣城之一。
關于三明樓市,你們是什么觀點?歡迎交流。